2024年3月11日,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组在软件大楼527会议室召开专项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特邀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乔钢柱教授莅临指导,课程组负责人乔道迹老师主持,王飞、晋赞霞、赵凯艺三位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研讨。
会议重点围绕课程教学改革展开深入探讨。针对教学内容优化,课程组提出构建"理论-实践-创新"三级培养体系。重点探讨了Logisim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指令周期、流水线冲突等抽象概念中的作用,以及CPU设计与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相结合的案例,旨在提升学生系统级设计能力,强化学生对CPU工作机制的直观理解。
在考核方式改革方面,探讨了 "三阶段递进式"考核方案:通过随堂测试(15%),课后作业(15%)夯实基础概念,实验项目(20%)检验工程实践能力,期末综合考核(50%)着重培养系统思维。强调过程性评价,通过智慧教学平台“学习通”实时追踪学生学习轨迹。
乔钢柱教授对课程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,并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,提出建设性意见:建议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,引入行业真实案例作为实验设计选题,构建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。与会教师就"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"展开热烈讨论,最终达成"以案例为纽带,构建分层递进式知识体系"的共识。
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教学理念的碰撞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,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注入新动能。课程组表示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,着力培养具备硬件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