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生培养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研究生培养 >> 培养方案 >> 正文

2024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

发布时间:2024年06月26日 09:11    作者: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率:

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

 

一、学科概况

本学科1996年获批“计算机应用技术”二级硕士点,2006年获批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”一级学科硕士点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科学与工程高度融合的学科,主要研究计算机信息获取、表示、存储、处理、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、原则、方法和技术。本学科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、教学经验丰富、工程开发能力强的师资队伍,现有硕士生导师37人,企业兼职导师7人,已形成了视觉计算与人工智能、信创与信息安全、智能计算系统等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。现拥有计算机及应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、机器视觉与虚拟现实山西省重点实验室、山西省视觉信息处理及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、山西省医学影像与数据分析工程研究中心等教研平台。近年来,已取得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,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,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。

二、培养目标

培养热爱祖国,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,遵纪守法,品德良好,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团队合作精神,掌握扎实、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相关的专门知识、技术和方法,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,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国防军工、航空航天、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多种研究及应用课题的高级专门人才。

三、培养年限

学术型硕士生培养年限为3年,最长5年。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要经过严格审批,要求论文时间不少于1.5年。

四、学科专业研究方向

1、 视觉计算与人工智能

针对图像和点云等多源视觉数据,研究计算机视觉相关的计算理论与方法,在多源异类视觉数据融合、医学影像分析、图像处理、场景理解、目标识别与跟踪、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方面开展理论及应用研究

2、 信创与信息安全

针对互联网、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自主可控与信息安全问题,在核心信息技术自主可控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、病毒传播机理、可信计算、数据加解密、用户画像及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开展理论及应用研究

3、 智能计算系统

针对特定行业信息系统中的智能化问题,研究人工智能+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,在人工智能核心算法、数据挖掘算法、自然语言理解、大数据分析、并行计算系统、知识图谱等方面开展理论及应用研究

五、课程设置


类别

课程名称

总学时

授课学时

学分

开课学期

授课方式

考核方式

备注

必修课(23学分)

公共基础课

11学分)

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

基础英语

英语口语

40

 

120

40

40

 

120

40

2

 

6

2

1

 

12

1

讲授

考试


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

 

20

 

20

 

1

2

讲授

考试


基础理论课

4学分)

矩阵理论

数理统计

随机过程

40

40

40

40

40

40

2

2

2

1

讲授

考试


专业基础课

8学分)

机器学习

算法分析与复杂性理论

高级分布式系统

网络与信息安全

40

40

40

40

20

20

20

20

2

2

2

2

2

讲辅

考试

每门课开课人数不少于5人,否则不能开课

选修课(4-6学分)课

公共选修课

2学分)

全校选修课(任选一门)

40

40

2

2

讲授

考试


专业选修课

2~4学分)

模式识别

数字图像处理

虚拟现实技术

计算机图形学

区块链技术及应用

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

40

40

40

40

40

40

10

10

10

10

10

10

2

2

自辅

考查

每门课开课人数不少于5人,否则不能开课

实践与创新环节(7学分)

实践课程

3学分)

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

20

10

1

1

讲辅

考查


外文科技写作与实践

20

10

1

2

讲辅

考查


研究生创新与生涯规划

20

20

1

2

讲授

考查


实践与创新活动

4学分)

实践与创新活动一

实践与创新活动二



2

2



考查

考查


总学分: 34~36学分

备注:本硕贯通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一致

 

说明:

一、实践课程(以下三门课程为必选)

1、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:由教师讲辅,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实践。要求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,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文献综述报告。

2、外文科技写作与实践:由教师讲辅,学生进行写作实践。

3、研究生创新与生涯规划:由教师讲授,学生撰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000字的课程总结,内容包括如何提升自我认知、做好生涯规划,培养创新能力等。

二、实践与创新活动(从所列的条件选修4学分即可)

1、教学实践(1学分):协助辅导本科生课程,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科技大赛等。

2、学术讲座(1学分):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,并主讲1次以上学术报告。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,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、地点、报告人、学术报告题目,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。学校提倡研究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跨学科的学术活动。

3、创新创业讲座(1学分):参加4次以上创新创业讲座,每次讲座要有10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,注明参加的时间、地点、主讲人、题目,简述内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创新创业的思路。

4创新计划各类项目(2学分):申报或立项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,研究生本人为项目负责人;研究生导师的其它科研项目立项(在参加项目人员名单中),可累加。

5、高水平论文(1学分):发表学校学位条例要求以外的核心期刊论文并见刊,每发一篇算1学分、可累加。

6、科技成果(1学分):取得科技成果(专利、鉴定、专著等),可累加。

7、参加学术会议(1学分):参加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会议。

8、科技赛事获奖(2学分):参加全国研究生科技赛事或与本学科相关的国家级竞赛并获奖,可累加。

9、其它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实践与创新活动(1学分)。